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,我国经济形势走向以及宏观政策如何发力备受关注。4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围绕当前经济形势展开深入剖析,并对扎实做好经济工作作出重要部署。
会议强调“强化底线思维,充分备足预案”,明确定性“国际经贸斗争”,提出“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”,突出“稳就业、稳企业、稳市场、稳预期”,释放了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,全力巩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基本面的有力信号。
明确开展“国际经贸斗争”
随着各项宏观政策继续发力显效,今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起步平稳、开局良好,高质量发展向新向好,彰显了我国经济强大的韧性和潜力。与此同时,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依旧不容轻视。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,“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需要进一步稳固,外部冲击影响加大。”
4月以来,美国政府超预期加征“对等关税”给全球贸易经济造成较大冲击,也给我国外部环境和外贸企业经营增加了更多不确定性。
“我国经济在关税冲击下仍展现出较强韧性,相关数据显示贸易战对出口、价格等方面影响较小。小部分出口依赖性较高的微观企业受到波及,高额关税对就业、消费、投资可能造成一定冲击。”中诚信国际研究院院长袁海霞指出。
会议强调,要统筹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,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。“对美滥用关税政策开展国际经贸斗争,是我国的必然选择。”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、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认为,从近期的坚决反制以及周边外交活动看,我国应对非常从容;我国投资者和企业对“关税大棒”逐步“脱敏”,资本市场在一次性冲击后迅速反弹,社会预期总体平稳。
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鹏建议,下一步要做短期和长期的两手准备。短期主要针对美国不继续扩大贸易保护主义、滥施关税的情况,建议保障企业流动性安全和就业形势基本稳定;长期主要针对美国不顾自身损失和对国际贸易体系的冲击,进一步扩大贸易保护主义的情况,建议保持战略定力,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,做好周边工作,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布局,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。
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九鼎配资
会议强调,要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,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。
“会议延续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定调,而且要求‘加紧’和‘用好用足’,这是由当前形势所决定的。”罗志恒说,美国对全球贸易伙伴加征关税并对我国任性加征高额关税,冲击全球经济并影响我国外需。中美贸易关系受到严重影响,预计将在二季度集中显现。在此背景下,通过强有力的宏观政策对冲风险,已成为稳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。
袁海霞认同并进一步分析指出,关税争端在短期内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运行的关键变量,随着外需在经济结构中的占比被迫降低,扩大内需、激活国内市场潜力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。在此背景下,进一步强化宏观政策调控力度,对稳定经济基本盘至为重要。
根据会议要求,财政政策方面,要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、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发行使用。多位专家表示,进一步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、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发行使用,有利于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,对于稳增长、稳投资等均具有积极作用。
数据显示,今年一季度,各地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规模合计约2.84万亿元,同比增长80.9%,创历史新高。其中,新增专项债券发行9602亿元,完成全年额度的22%,同比增长51%。
“新增专项债发行较去年有所增加,二季度还需加快进度,特别是继续加快支持土储、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房的专项债发行进度。”袁海霞建议。
根据预算安排,我国今年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.3万亿元,较2024年增加3000亿元,并于4月24日启动超长期特别国债年内首次招标发行,整个发行将持续至10月份结束。
货币政策方面,会议指出,要适时降准降息,保持流动性充裕,加力支持实体经济。同时,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,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,支持科技创新、扩大消费、稳定外贸等。
“上述政策部署体现了对科技、消费、外贸等领域的重视,也是各类政策协同发力的重要体现。”袁海霞指出,在应对外部冲击的形势下,通过设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、政策性金融工具等支持稳外贸,有利于缓解相关企业资金压力,防止风险传染扩散。
值得关注的是,继去年12月政治局会议后,此次会议重提“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”。袁海霞表示,这或反映出在当前关税博弈不断加大的背景下,宏观调控力度将有所增强,后续也将“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”,为有效应对外部挑战和冲击提供有力支持。
将稳就业、稳企业置于重要位置
会议强调,着力稳就业、稳企业、稳市场、稳预期(以下简称“四稳”),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。
袁海霞认为,在当前美国关税政策持续反复的背景下,此次会议提出“四稳”,并将“稳就业、稳企业”置于前两位,凸显了政策层面对居民和企业等微观主体的高度关注。
“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改善民生,短期的纾困救助是非常必要的,就业、民生和社会稳定是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最大底气。”罗志恒持相同观点,“历史上我国面临重大外部冲击时,均将就业、民生置于重要位置”。
稳就业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。2025年我国应届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222万人,较上年增加43万人,关税博弈进一步加大了国内就业压力。
“外部冲击可能造成总需求压缩,导致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,进而降低新增就业容量并导致存量就业压力加大。因此,稳就业是稳住基本盘的第一道防线。”张鹏表示。
企业作为市场主体,是稳定经济大盘、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。会议围绕支持企业发展、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明确了诸多部署安排,包括多措并举帮扶困难企业,加强融资支持,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;对受关税影响较大的企业,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稳岗返还比例;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,扎实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;加大服务业开放试点政策力度,加强对企业“走出去”的服务等。
“就业是最大的民生,承载着千家万户的生计与希望;企业作为吸纳就业的主阵地,是稳就业的关键依托。二者稳定与否,直接牵动着市场预期与社会信心。”袁海霞说,只有牢牢稳住就业与企业,才能夯实经济发展根基,稳住市场大局,提振社会信心,持续巩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基础。
罗志恒预计九鼎配资,后续政策将加力促进就业、支持企业,宏观层面可能推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政策,强化政策民生兜底功能,着力防范系统性社会风险。
洪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